编者按
屈原诗云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!”,李白诗云: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”,荀子曰:“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!”。64年来,在伟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勘设人以山为伴,以路为家,精心勘设,努力编织了一条条通向梦想的大道,奋力谱写山区公路勘设的新篇章。
今天我们推出“【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】——细说勘设作品之公路篇”系列(三)——贵州省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正安至习水段。
贵州省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正安至习水段
项目简介
贵州省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正安至习水段全长130公里,项目总投资178亿元,于2021年7月建成通车。项目地处黔北山区,沿线为高山深切割地貌,分布有多个自然保护区、风景名胜区,被誉为黔北最奇美的高速公路。
正习高速木瓜段
勘设股份负责设计正习高速第ZXSJ-1合同段72公里,设计上秉承保护环境、协调融合、低碳发展的理念,全过程、全方位践行绿色发展,实现了多项突破和创新。
技术特色
(一)践行低碳理念,实现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
正习高速沿线生态资源丰富,途经3个自然保护区,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,1个国家森林公园,1个国家地质公园,1个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,环境协调难度极高。
我们坚持以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,开展精细化设计。在选线阶段,为降低生态环境侵扰,先将走廊带内地质地形、环境敏感点探明后,再确定路线走向,并结合平纵横设计,采取多种方式避让敏感点。全线设计跨线桥14座、涵洞45道,以保证野生动物迁徙及繁衍不受项目影响。在靠近风景名胜区、自然保护区的路段,制定专项保护方案,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。
为尽量避免弃方对环境带来影响,设计时对土石方进行综合调配,充分将质地坚硬的中至厚层灰岩、白云岩弃方用于加工砂石料,利用量达300万立方米。回收利用表土达11万立方米。有效改造土地达72亩。将弃渣场改造为公园,隧道设计采用智能照明系统,与传统技术相比,每年可节电达600万度。
正习高速复兴段
(二)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特长隧道关键技术应用
正习高速多座隧道存在断层、岩溶、煤与瓦斯突出、高地应力、高地温、涌水突泥等地质问题。其中,桃子垭隧道最为典型,该隧道全长5082米,最大埋深978米,是一座集各种不良地质为一体的深埋特长公路隧道,地质复杂多变,在隧道工程中极其罕见,被誉为“隧道地质博物馆”。我们引入了分布式高密度电法系统、电磁波CT、电阻率CT、智能钻孔电视成像等综合物探技术,应用了无人机倾斜摄影、岩土数值模拟、“高密度深孔+水力压裂+水力割缝+高负压抽排”等多项新技术。高质量、高标准完成了桃子垭隧道的勘察设计。
正习高速洞湾隧道正安段
意义与成效
正习高速作为黔北地区重要的横向高速通道,成渝经济区与黔北经济协作区融合的重要经济走廊,实现了正安、桐梓、习水等地实现高速公路连通,正安至习水从原来的10个小时缩短至1.5小时,为黔北区域经济发展、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正习高速建成通车后,斩获多项国际殊荣,先后荣获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“2021年度NCE隧道工程奖”、2022年国际道路联合会(IRF Global)唯一全球道路成就奖(GRAA)环境保护类奖项。
正习高速羊磴镇段
--勘设股份--
策划:技术质量部
供稿:交通事业部第三勘测设计分院
编辑:赵静
一审:邵丹
二审:鄢霞
终审:吴大鸿